查看原文
其他

评论丨程序复杂就能欠薪7个月? 这不是懒政的借口!

2016-05-23 央视新闻 央视新闻

近日,西安市周至县173名年轻老师被欠薪7个月引发舆论热议。媒体报道后,周至县政府表示,由于工资发放程序复杂,相关手续至今尚未完成,先按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准垫付8个月工资。当地政府还回应,将由监察部门进行效能监察,调查是否存在办理迟缓、效率低下等问题。




教师工资被拖欠,相关部门给出的理由是“工资手续程序复杂”。这些新入职教师的工资发放手续到底有多繁杂,需要一拖7个月?




从这张工资发放程序图来看,这173名教师要想领取工资,需教育、编办、财政、人社等部门逐级审核,逐个科室签字,最终分管县长签字,确实比较繁杂。按程序办,严谨一点是没错。但无论如何,七个多月教师们还没拿到薪水,怎么也说不过去。说到底,还是相关部门不作为,犯了拖沓推诿的“老毛病”。


央视评论


拖欠教师工资,本质上是庸政懒政


在这一新闻事件中,我们看到两个微妙的对比,一个是连续7个月拖欠工资与媒体报道后紧急拨款发放的对比;另一个是无人过问和监察部门介入监察效能的对比。可见,解决“教师欠薪”问题,不是不能,而是不为。这两个对比背后,反映了一些基层管理部门庸政懒政的现象。


近年来,简政放权用越来越高的改革含金量,换来老百姓越来越多的“获得感”,“门难进、脸难看”现象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不过对内,有一些政府职能部门的效率却并没有提速。


这些部门往往与老百姓直接接触比较少,审批对象主要是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按理说同在一个系统内应该好办事,但是少数部门的工作人员,习惯了高高在上的感觉,总是拿出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吃拿卡要”。一个简单的财政审批手续,“跑断腿”的现象并不少见。很多单位的行政人员被这样的低效率连累,甚至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但是也只能私下抱怨,根本无可奈何。


尤其是教师工资这一最为简单、基本的教育待遇问题,在基层单位口中却成为了手续繁琐的麻烦事。这不仅对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是重大伤害,也对整个国家的基层教育形象产生了严重影响。


给予教师更多尊重 释放更大教育活力


这些年来,政府不断拓展教育经费在GDP中的占比,加大教育投入;同时,通过简政放权的方式激励市场活力,推动社会创新。这二者的相辅相成,直接激活了中国当代教育的活力,教育工作应该是最大受益者。在这个背景下,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主体,除了应该得到必要的劳动报酬,还应当得到更多的尊重,这样,他们的教育活力才能更大的释放。


但是周至县的案例,恰恰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尽管有宏观政策方面的投入,但是如果地方在执行的过程当中走样或者庸政懒政,就会影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最终的结果不仅会使中央政策难以下达到地方,更会打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推而广之,少数地方单位类似懒政惰政的现象,受到损害不仅是公众的利益,而且还是党和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基本公信力。


全面深化改革 狠刹不作为慢作为


尽管我们可以采取舆论监督,或者党纪和行政监察,来弥补这些问题留下的制度伤害。但是,一旦这样的案例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那么对社会造成的心理创伤和不信任将会是不断累加的。


“慢”与“快”、“手续繁琐”与“立即解决”、“无人过问”与“制度监察”、这些内容的对比从另外一个层面反衬出很多地方很多领域的工作不是“不能为”而是“不愿为”,其实这才是今天我们要通过更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和从严治党要解决的问题。


文丨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商汉


猜你喜欢


来源:央视新闻

监制/杨继红  主编/李浙

编辑/ 王元 纪之文 王烁 王瑶

©央视新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